新闻中心

2025-07-15

水上发电,水下养鱼——常州“渔光一体”模式走出绿色发展新路子!


“板上发电,板下养鱼,一地两用!”在常州市金坛区的亿晶光伏发电项目现场,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烁,板下鱼塘波光粼粼。这种“渔光互补”的创新模式,正成为常州践行“双碳”目标、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
为积极响应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目标,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(以下简称常州中心)聚焦“渔光一体”这一创新模式,从建设成本、发电量、税收、利润、碳减排、养殖规模、水质状况等多个维度,对亿晶光伏发电项目进行了深度调研和系统评估,揭开了这一模式如何让“寸土生寸金”,破解减排难题。


“渔光一体”如何实现“生态+经济”双赢?

“以前鱼塘只能养鱼,现在光伏板一铺,既发电又养鱼,效益翻番!”项目负责人介绍。

常州中心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、跟踪监测发现,这种模式带来了三大惊喜。



一是节能减排“算得清”。项目全生命周期预计发电46亿度,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38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9万吨。按当前碳市场价格100元/吨计算,仅碳减排价值就达3.79亿元,单位土地年收益约0.51万元/亩,真正让“空气”变成“真金白银”。

二是经济效益“看得见”。项目总收入46.3亿元,利润21.955亿元,利税7.5亿元。更妙的是,光伏板为鱼塘遮阳降温(水温低1~2℃),水质明显改善(化学需氧量、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指标显著优于普通鱼塘),养出的鱼品质更高,市场价值节节攀升。

三是生态效益“够得着”。“渔光一体”让同一块土地同时产出清洁能源和水产品,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难题。同时,光伏板遮阳作用有效改善鱼塘水温,为鱼类生长提供更适宜的环境,养殖规模和水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,且项目运行过程中未对周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,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。

从“一地两用”到“一举多赢”,常州“渔光一体”模式实践证明:绿色发展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。下一步,常州中心将始终秉持“监测先行、监测准确、监测灵敏”的工作理念,持续构建完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监测服务支撑体系,进一步发挥好监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、支撑性作用,为高质量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。


本文转载自【美丽江苏公众号】(ID: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)于2025-07-14发布的《水上发电,水下养鱼——常州“渔光一体”模式走出绿色发展新路子!》。